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用爱拥抱“一米身高”全方位打造山东青岛儿童友好型城市

母婴育儿 2024-06-11 浏览(394) 评论(0)
- N +
小读者在青岛如是书店读书。人民日报记者 李 蕊摄小读者在青岛如是书店读书。人民日报记者 李 蕊摄青岛浮山森林公园童趣园。青岛市妇联供图青岛浮山森林公园童趣园。青岛市妇联供图

  核心阅读青年读者在青岛读书,如一家书店。人民日报记者李瑞摄核心阅读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为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关系到家庭幸福和国家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儿童友好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城市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益保障、成长空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谁来建设和如何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记者在山东青岛进行了调查。

日前,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公布第三批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什么是儿童友好型?简而言之,就是保障和实现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适宜的政策、空间、环境和服务。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持续发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3年成功入选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名单。目前,儿童友好理念在青岛根深蒂固,并深度融入城市建设。

“一米高度”看城市

周六上午,青岛海信学校七年级学生刘明泽牵着妹妹的手直奔浮山森林公园。

山脚下,一湾水泛起涟漪;树枝上,鸟儿在鸣叫。绿道蜿蜒爬坡,半山腰上,不少孩子来到了“童趣园”。木桥、跷跷板、树屋滑梯...刘和他的朋友跑着玩,笑声在山间回荡。

别看孩子们年纪小,他们却干了一件“大事”—

2022年,为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青岛面向全市中小学公开选拔招募“小小教研员”,请他们以“一米身高”审视城市环境,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考察。“一米高”是孩子们看待城市的视角,在城市建设中应该提供更多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服务。

刘是“小研究员”团队的一员。“我采访过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也采访过环卫工人和带孩子的老人……”刘告诉记者,“许多人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孩子们玩的地方少,设施相对简单。我不知道孩子们周末应该去哪里玩。”

意见已经汇总,形成了一份真实反映孩子和家长诉求的调查报告。青岛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宋立春说:“抓住这个城市新机遇,从规划到实施一步到位!”

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部,工作人员拿出改造图纸:“我们建了儿童设施。你看,这里有滑梯和秋千。”

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仔细阅读图纸:“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进行儿童友好型改造,将儿童优先的理念嵌入其中,形成一个有吸引力、有教育意义、舒适的儿童友好空室。”

工作人员疑惑:“怎么改改编了?你想重新开始吗?”

“‘微改造’可以做,主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戏需求。”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吴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例如,草地上的石砖小路应该考虑儿童的身高,并设计砖块之间的间距。”

最终,青岛市遴选出89个儿童友好型项目,总投资89.1亿元。作为其中一个项目,浮山森林公园仅用一年时间就改变了面貌,“童趣乐园”成为孩子们的新乐园。

截至目前,全市89个儿童友好型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儿童设施增加了,标志变短了,石砖之间的距离也变小了...刘和他的朋友们发现他们的许多建议都实现了。“现在每到周末,姐姐总喜欢去公园玩。我告诉她,这里也有我哥哥的一份功劳!”刘很是得意。

“一颗牙”看服务

“啊——”

“把嘴张大一点,让我看看后面的牙齿,好吗?”

在青岛市口腔医院口腔科,医生轻声细语地为小患者进行窝沟封闭治疗。

“你看,孩子的第一颗恒牙没有磨损,坑槽很深,咬合面凹凸不平。”青岛口腔医院院长王万春指着旁边的牙齿模型说:“恒磨牙的患龋率最高,影响生活质量。涂抹窝沟封闭剂可以有效预防。”

“而且,适龄儿童免费做!”王万春说,这件事从青岛开始探索,然后在全省全面铺开。

儿童友好,健康第一。自2012年起,青岛市儿童口腔疾病基本预防项目被列入市级实事,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为全市儿童免费提供口腔健康教育、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口腔涂氟和早期龋齿充填服务。

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投入1亿多元,惠及适龄儿童98万余人,适龄儿童窝沟封闭率达90%。

2023年,青岛还提出为全市约30万名儿童青少年免费做脊柱和视力健康筛查。“儿童健康成长是每个家庭的大事,是儿童友好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府改善服务的责任。”CPPCC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陶博说。

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值得关注。

“去年,全市为80多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免费心理健康筛查。”青岛市市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王表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高发,但心理问题隐蔽性强,影响因素复杂。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近年来,青岛市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搭建平台、教育阵地、组织队伍、建立机制等方式为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1105名困境未成年人进行了科学评估,为162名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

青岛市李沧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李沧区沧口街道已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为有需要的儿童送去关爱,每月上门两次,每次不少于3小时。目前,志愿服务已经坚持了三年多。

“一个拥抱”送温暖

青岛东部崂山区星桥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四个孩子坐成一排,正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互动。他们是自闭症儿童,他们有语言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印象等。,而且终生难以痊愈。

“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能照顾好自己。”一位陪孩子上学的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每天都带孩子去康复中心。“孩子进步很大,而且没有收费,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为保障特殊儿童有效康复,2016年,崂山区创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在崂山区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免费服务。“我们的老师大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来自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学等专业。”崂山区星桥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人胡波说,几年来,已有150多名学生在康复中心接受了康复训练,其中20多人进入了普通小学或幼儿园。

“符合条件的特殊儿童可以入读普通学校。“青岛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姜说:“融合教育的效果非常好。”

在崂山区鸳鸯景区幼儿园,孩子们围成一个圈,和老师一起猜灯谜。“紫色短袖和黑色裤子,是哪个孩子?”得到正确答案的两个孩子拥抱在一起,赢得了一片掌声。

“被拥抱的是一个自闭症儿童。“导演刘淑琴小声说,“他身后跟着特殊教育教师,随时准备帮助孩子们跟上节奏。”

对面的资源教室配备了蹦床、沙盘等设施,是特殊儿童的“小火炉”。“融合教育不是降低普通教育的标准,而是增加特殊教育的个性化内容,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互动中共同成长。”刘淑琴说,目前,园区已按10: 1的比例设立了普特学员,崂山区每月资助每名残疾儿童最高3000元用于康复训练帮扶。

青岛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延表示,未来将深入推进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和康复救助联动机制,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整合资源构建“医疗+康复+教育”深度融合服务体系。

“一辆校车”的凝聚力

“大鼻子来了!”

长长的车头,金色的车身,一辆校车缓缓驶来,稳稳地停在路边。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交运温馨校车公司看管员翟雪下车引导孩子们有序上车。在车门处,有几个“百宝箱”,药品和文具一应俱全;车厢内,孩子们创作的插画一排排张贴,充满童趣。

每天上学期间,一辆“大鼻子”校车风雨无阻地来回穿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青岛的城市道路相对狭窄,孩子们上学时经常堵车,尤其是遇到旅游旺季,更是麻烦;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学生通勤安全隐患很大。”青岛城运控股集团交运温馨校车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景顺说。

2011年,青岛启动了第一批专业校车试点项目,后来被纳入全市实事,不需要校车的农村地区也被纳入财政补贴计划。2012年和2013年,每年增加600多辆校车。

2023年,青岛城运控股集团交付温馨校车公司正式发布校车运营服务管理团体标准。目前,全市已为450多所学校开通3500多条专业校车线路,每天安全护送12.5万余名中小学生上下学。

经过漫长的时间,校车已经成为一种载体,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其中-

各城区检察官走上校车给孩子们上“普法课”;青岛出版集团捐赠图书打造“流动图书角”...

“流动校车是一个缩影,它体现了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这座城市也因为对儿童友好而变得更加温暖和强大。”青岛市妇联委员、副主席魏鲁花说。

校车平稳前行,驶过大街小巷。微风吹进车厢,孩子们大声笑着,大声唱着歌。

来源:人民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