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免费上门拍婴儿照”谁卖的新生儿信息?_保护_贸易_相关

母婴育儿 2024-05-22 浏览(500) 评论(0)
- N +

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新生儿信息更关系到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

▲商家意图用买信息的办法拓展客源,实则把自身置于个人信息买卖的黑色产业链中。图/IC photo▲商家意图通过购买信息来扩大客户,但实际上他们将自己置于个人信息交易的黑色产业链中。图/IC photo

“免费在家给宝宝拍照。要我帮你安排吗?”新生儿出生时,各种推销电话不请自来,对方能准确说出孩子和父母的信息。近日,据媒体报道,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一起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该案涉及新生儿个人信息3万余条。

相信很多人在接到类似电话时,都会对对方掌握个人信息的准确程度感到困惑。一旦我们放松警惕,允许他们在家里拍照,所谓的“礼物”很可能会成为昂贵的收费项目。

商家利用其个人信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看似满足了需求,实则影响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自由行使。而且,非法买卖、使用特定人群的相关个人信息,不仅损害了相关主体的公民个人信息权益,也扰乱了新生儿及其父母的生活安宁。

那么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本案中,李某系“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事实上,存在一条非法买卖和使用新生儿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彻查其背后的产业链,可以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搜索发现,关于个人信息被泄露和交易的新闻不在少数。尤其是新生儿的信息,由于其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几乎成为了个人信息交易市场的香饽饽。据介绍,在正常情况下,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成本仅为每条几分钱,而每条新生儿信息可以以11元至15元不等的高价出售。这也激发了一些人的逐利冲动。

在以往的案例中可以发现,通过入侵新生儿信息网站,医务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倒卖新生儿和孕产妇信息,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婴幼儿用品公司、保健品公司、儿童摄影馆等。已经成为销售渠道。买卖之间,可能会有“二手贩子”牵线搭桥,从而形成一条非法收购、出售、使用新生儿信息的稳定产业链,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行业潜规则。

对此,相关治理措施和案件审理必须“两手抓”,既要严防买卖双方,又要循迹而行,发现一个、查处一起。

同时,无论是黑客入侵还是“内鬼”泄密,都表明公共卫生部门对新生儿的信息保护仍存在诸多漏洞。针尖大的洞漏风大。一旦机密来源丢失,数以万计的个人信息将被裸奔。相关部门需要在权限管理、技术升级等方面多下功夫,做好医疗单位网站账号密码定期更新、系统查询验证优化等工作,为新生儿信息保护加锁。

应当明确,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而新生儿信息更关系到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商家意图通过购买信息来扩大客户,但实际上,他们将自己置于个人信息交易的黑色产业链中,最终只会自食恶果。

对于公民个人而言,由于专业性和举证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个人信息受到侵犯的情况下往往难以维权。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将个人信息保护纳入公益诉讼法定领域,以推动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既要提高个人维权意识,也要推动形成司法机关、企业、相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个人信息保护生态。

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程度也反映了一个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当非法购买新生儿信息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时,相关治理工作亟需拿出更多硬招,尽快摆脱营销电话的精准“轰炸”。(撰文/新京报评论员池道华)

来源:新京报

标签: